新课程思考 浅谈新课程中劳动与技术教育的意义

2017-08-18

目前,我国基础教育领域中正在开展一场以课程教材为中心的重大改革,《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教育改革和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以适应二十一世纪对人才规格的需要。同时还指出:“加强劳动观点和劳动技术的教育,是实现学校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和内容。” 课程标准总纲中把劳动技能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一起,作为素质教育结构的重要组成。新技术时代的到来,已经使基础教育中加强实践教育成为一种不可阻挡的国际性改革潮流。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的《学会生存》报告中所述:“懂得技术,在现在世界上是十分重要的,而且必须成为基础教育的一部份。”

在一些发达国家和许多发展中国家,都根据自己的国情,纷纷提出或修改实践教育的目标。战后日本经济起飞的奥秘之一,在于重视学校的科技知识、意识和技能的教育,家庭的道德习惯教育,部门的忠于职守的教育和强化竞争意识的教育。美国波士顿大学教授海星,怀特在《日本教育的挑战》一书中指出“日本人的成功,大部份是由于他们的蓝领工人懂得高等数学,看得懂复杂的工程图纸,并能从事先进的技术工作。他们这些方面比美国蓝领工人强多了。”德国是一个举世公认的高度发达的工业国家,在德国,15-18岁的青少年中有60%以上在各种形式的职业教育机构中接受训练,其中绝大多数部份接受的是“双重职业训练制度”的训练。在那里,有形式多样的职业教育体系及多阶段、多层次的职业教育,通过对生活中必要的基础知识和技术的学习,加深理解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与技术的关系,养成实践的态度,培养勤于钻研,不断创造的能力。除了教育学生了解劳动在人类生产和生活中的作用,了解和掌握某项生产劳动技能外,还十分注意教育学生了解现代生产活动的过程,从原材料加工、生产过程的工序到市场销售,并使他们了解劳动与环境生态保护、劳动与社会的关系。这种劳技课并不追求学生学到多少技术操作,不要求学习木加工的一定会做个木房;而是要求学生侧重了解整个生产过程和工序。 

 劳动与技术教育中所内含的技术教育,既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职业技术教育,也不是专科院校所开办的高度专门化的技术教育,它是指普通基础教育阶段进行的技术教育。我们的学生生活在科学技术瞬息万变的时代,不断变化的新技术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将更加广泛、深刻和迅猛。国际社会普遍认为,技术教育是未来社会成员基本素养的教育,是开发人的潜能、促进人的思维发展的教育,是人人都必须接受和经历的教育。是区别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标志,是现代教育具有“现代性”的重要支柱。揭开技术的神秘面纱,我们可以看到,技术世界蕴藏着丰富的教育价值。一项完美的技术作品本身就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是历史与逻辑的统一,是科学、道德、审美,也就是真善美的统一,也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统一。因此,技术教育对中小学生的发展有着广泛而又独到的教育价值。总结归纳起来,应该分为二个部份:

1.   培养学生会劳动

实践性在劳动技术课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作用是非常突出的。劳动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只有在劳动技术实践的过程中才能学会,学生在参加生产劳动和生活劳动的同时,学习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工具的使用,提高了学生的技术操作能力和创造能力。通过操作与观察、思维、创造的整合过程,使操作技能水平得到新的提高。这是操作能力的科学训练,它能促进操作技能向创新实践的转化,能揭示创新思维对实践操作的促进作用,进而引导学生把劳动技能运用到生产、生活中去,并大胆地投身于创造性实践活动中,为将来适应社会、服务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学生在学习中要参加劳动实践,可以走出校门,广泛接触社会,在丰富多彩的社会生产、生活中,获得大量的感性知识,受到亲身体验的实际教育。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要运用所掌握的理论知识,选择合理的活动方式,使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是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结合的过程。丰富的感性认识,能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掌握课本中的概念、定律、原理。在劳动中拓宽了学生获取感性认识和直接经验的渠道,有利于学生理解能力。应用能力的提高。

2.   培养学生爱劳动

通过技术实践活动,把感受劳动的乐趣作为培养学生爱劳动目标的重要内容,其原因是因为只有让学生感受到劳动的乐趣,才会主动地参与劳动实践,才会认认真真地对待劳动,才会体验到劳动的光荣,才会培养出劳动人民的感情,才有可能使劳动技术课教学成为愉快教育,才能使学生享受劳动的乐趣,端正劳动的态度,养成劳动的习惯,树立劳动的意识。

通过技术实践活动,一方面强化了对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又要求重视学生技术思维能力的发展,促使学生的能力从学会劳动向爱劳动转化,从而提高了对学生的劳动技能素质的培养,使劳动技术课真正成为实施劳动技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

在把握劳动技术课的教学目标时,还应正确处理以下三个方

面的关系:

1、技术教育和劳动教育的关系,劳动技术课的目标实际上是由技术教育和劳动教育两个方面的目标组成。技术教育主要是使学生知道基本的技术原理,会使用一些基本的常用工具,会进行简单的工艺设计和制品设计,培养他们的技术操作能力和创造能力,从而学会劳动。劳动技术课中的劳动教育既要坚持进行我国传统的勤劳节俭教育,又要加强在市场竞争机制下的劳动意识教育,如科学技术意识,合作竞争意识、质量效益意识、环境保护和安全意识等,培养学生爱劳动。爱劳动和会劳动都是在学生亲自参加劳动实践过程中形成的,所以,技术教育和劳动教育在劳动技术课教学中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学生只有在学会劳动的过程中才能建立起爱劳动的思想和行为习惯,学生有了热爱劳动的思想,感受到劳动的乐趣,才能自觉地积极地去学习技术,学会劳动。

2.     动手与动脑的关系 ,劳动技术课要以操作实践为主,

同时要重视学生的技术思维能力的训练,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在上劳技课时,为了防止把劳动技术课上成“说”课,强调学生的动手实践是十分必要的,但不能因此忽视了对思维能力的培养。目前在大多数的劳动技术课的教学活动中,往往比较多地侧重工具的使用,片面地认为劳动技术课只要操作技术,而忽视了设计。例如,几节课下来,全班学生的制品几乎是一样的;制图课上画的图形是相同的,照明电路课上的线路安排是相同的……。这样,严重地束缚了学生思维活动的发展,阻碍了创造能力的培养。所以,在当前的劳动技术课的教学中,要根据学生层次的不同,在加强操作实践的同时,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初步设计能力,充分调动他们活跃的创造力,提高劳动技术课教学水平。

3、基础技术和现代技术的关系,有一种观点认为,现代社会

已经到了信息时代,作为其标志的计算机技术,将成为未来社会中的重要工具。因此,工人只要按按键盘,即可操纵机械设备进行自动化生产,片面地认为中学阶段学习徒手操作的基本工具使用没有实用价值,主张取消基础技术学习。按照这种观点,小学生学习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甚至写字都可以用计算机代替。显而易见,使用基本工具,象“读、算、写”基本能力一样,是计算机不能代替的,更代替不了人的一种基本能力。基础技术,特别是对于训练手和脑的精细的协调能力,开发人脑的功能具有重要的意义。劳动技术课教学应以基本的生产劳动和生活劳动技术为主,同时注意渗透现代技术。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劳动技术教学方向不发生偏离。


2019年3月30日 17:06
浏览量:0
网站首页    教学科研    学术动态    新课程思考 浅谈新课程中劳动与技术教育的意义
您当前位置:

栏目导航